|  | 
 
| 前言: 首先,在目前位置上,短期波动是混沌的,长期前景似乎在逐渐明朗。本文推测未来2-3年股市可能进入牛市。最近一直在酝酿本文,但在之前上涨的氛围中,似乎有火上浇油之嫌,在周五大跌之后,现在发出来似乎更合适一点。
 其次,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可能性,是否会实现需要不断去跟踪验证,后续应积极寻找证伪本文观点的证据,随着现实情况的演变,我们需要跟踪调整预期,而不是寻找那些强化预期的片面证据。
 最后,短期风险提示,过周五的大幅下跌后,短期行情不见得可以乐观。第一,尽管从各种表态来看,做空报告未必是高层的授意,但是大跌说明了市场的脆弱性,第二、会面取消、二月份社融数据也不够理想,未能证实流动性大宽松的预期,第三、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仓位较高,之前涨幅较大,有右侧减仓的冲动。
 一、牛市的周期规律
 过去二十年中,A股一共有三次波澜壮阔的牛市,第一次是从1999年5.19到2001年6月见顶,从1000点涨到2200点,历时两年;第二次,6年之后,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见顶,从1000点涨到6000点,历时两年4个月;第三次,又7年后,从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历时2年半,创业板指数从585点涨到4000点。
 根据上面的规律,A股牛市间隔需要6-7年,时间足够长,之前涨得过多的股票才能出清,重新开始。而从熊市反弹到最后疯牛冲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2年牛市似乎是一个必要的时间。
 牛市的条件:需要主题概念、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共振,例如2005年-2007年,中国进入重工业和房地产时代,业绩向上,资金面上大量社会财富流入基金;2013-2015,传媒、互联网 概念和并购重组概念,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提升,融资提供增量资金。
 二、本轮牛市条件是否具备
 时间,从上一轮2012年末启动到2018年末,时间已有6年时间,除了上证50之外,其他指数的估值都到达了历史的最低点,已经算充分出清。
 概念,5G、物联网、高端制造等科创行业将提供充分的题材。
 基本面,中国经济小周期很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见底,经济上行至2020年末或者2021年是有可能的,股市在2020年末见顶应也有基本面的支持。而美国经济更大可能是进入下滑阶段,而不是严重衰退。
 资金,外资持续流入,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将成为市场的新兴力量。基金、私募、社保的资金量也应不会减退。
 国际形势,中美如果今年能达成贸易战协议,2020年美国将进入大选季,短期重点估计不会放在海外。而市场对中美摩擦的长期性也将有所适应。
 因此,从2018年末到2020年末或2021年的一个牛市,各方面是可能具备条件的。但是,需要警惕的是美国经济在此期间出现超预期下滑,或者本轮资产上涨过快,引发政策反向调控。
 三、如果有牛市涨什么
 目前来看,本轮牛市很可能将演化进入牛二阶段,即大幅震荡和分化阶段。在此阶段,主力板块一般会浮出水面。什么会上涨?我判断很可能包括,科技、金融和消费,科技是中国经济本轮转型的关键,金融被提出是核心竞争力、重视程度进一步上升,消费是外资关注的重点,而外资是本轮增量的主力资金。另外,中、小盘股可能表现更佳,中盘股、科创板龙头也将被纳入MSCI。
 另外,根据之前两轮牛市的经验,在牛市萌芽期,即牛市之前的一轮明显上涨,例如03-04年的五朵金花、10-11年的中小成长股,在调整之后,都在后续的牛市又呈现了相对的更大涨幅。而2017年中上涨的主要是消费、科技和金融。
 考虑到MSCI对于大盘股已经买入很多,再买入作用的边际效果可能较小。今年新纳入的中盘股可以重点考虑。3月份,中证报列出了一份168只中盘股名单,值得投资人留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