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馆股票论坛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0

三大问题影响农村的金融创新

[复制链接]

93

主题

93

帖子

31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13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11-23 15: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涉及领域广泛,对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比较全面的阐述,明确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向,即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强调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制度。方案与实施之间还横亘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金融创新必须要面对合适的载体,但现今的农村,除了沿海和大城市城边一带的农村因为地利之便经济还比较活跃外,中西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农村日常生活的主体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个对金融消费依赖度最低的群体,即使小集镇聚集着稍多的人气,但因流量太少,农村银行在那种地方设点经营会入不敷出,所以,不少农村银行网点因为成本的关系而遭裁撤,农民离他们需要的便捷的金融服务反而愈来愈远。这些还仅是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表面现象,以笔者在农村商业银行多年工作的体验,技术、观念、政策是今日阻碍农村金融创新的三大因素。

  我国农村的网络建设还没有普及。大多数城市大型银行已用大数据来甄别需要融资企业的优劣,这种网络优势是今天的农村金融所不具备的。农村会上网的人数很少,网上交易很多地方处于空白状态,最近淘宝下乡,响应者也不多。农村银行的金融服务与客户的融资需求还只能靠人工调查,不能批量化集约化,劳力、时间、交易成本就会远大于城市大型银行,这就导致农村银行资金无可避免地向城市流动,办法是或走同业或购买国债或到城市增设网点。这样,农村银行对农村金融服务投入就会降低,面对农村的金融创新和农村存款留在农村就无从谈起。

  改革最难的就是改变传统,习惯的传统观念也会制约着部分金融创新。农村银行营销的传统模式制约着创新。农村银行普遍采用传统的关系营销运作方式,比如农村银行的信贷运作,多是熟人介绍熟人,这种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利于银行部分控制风险,只是银行员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一定数量的客户群体,当客户的融资请求从营销调查移送风控审查、信贷审批阶段时,客户的财务、信用、抵押等信息决策多取决于审查审批人员对调查人员的信任关系,因为风控部门不可能对琐碎的小微企业或农户贷款每笔都去亲临现场,所以只能走过场的流程。这种微妙的关系如被一种创新手段所打破,必定会受到员工的抵制,同时也可能会遭到客户的抵制,因为人们对熟悉的流程一般都不想轻易去改变,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客户流失,而这是以经营效益为重的银行高管最不愿看到。

  农村担保抵押物因为土地性质和经营权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效用,这也大大制约了创新。农村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注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品缺少竞争力,这也注定银行会看重贷款的抵押物,但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政策有着严格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不能向国有土地那样上市交易,即使村民私下交易,也只能限制在集体内部,这就严重削弱了农村土地在银行融资抵押的效用,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不可能有人愿意购买因由银行信贷关系而拍卖的同为集体土地的熟人房屋。另外,很多农村规定村民只能拥有一定比例的几乎免费的一块宅基地,如果他愿花钱去购买另一块宅基地,原有宅基地就要被收回。所以,农村房屋抵押有很多绕不过的法律与村规民俗的抵触。再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经营权问题,农户对承包地的有偿退出,给一些粮食承包大户生产经营,但农业风险潜藏着很多要素,有种子风险、化肥风险、农药风险、天气风险,特别是市场价格风险,因为农民自身知识结构不足以应付市场风险,往往很多农业经营者虽然辛劳多年,也难以赚到与之所付出相对等的财富。由于农业经营者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处置权,一旦经营失败,里面的重重障碍使银行处置担保物非常难。试想,银行怎么可能冒险投入一个本来就低效的行业?这种政策因素把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农村的金融创新的手给牢牢捆住了。

  上述三种因素若不能破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就难以真正落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