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馆股票论坛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股市的生命线是什么?

[复制链接]

503

主题

540

帖子

181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2
发表于 2015-6-4 22: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股市目前的生命线—政策

  中国股市是在一种独特的背景下成长的,它离不开政策的调控。虽然股市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股价的涨跌,然而,中国股市中“看得见的手”———政策在特定时期内会主导股市走势。

  这是所说的政策,是指政府为调控股市而直接采取的一些行政措施或颁布的一些法规与制度。1995年5月18日,政府宣布关闭国债期货交易,几天之内沪深股市出现 “井喷”行情,一些股票纷纷暴涨;但好景不长,市场对此政策逐渐消化,股指又恢复跌势。

  身在股市中,散户朋友们通常眼睛只盯在红绿闪烁不定的屏幕上,而对政策动向却很少关注,或虽有关注但很难适时把握政策脉搏并相应地采取应对策略,从而让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风险却与自己并肩而行。很多人对政策变动前的有关提示性的信号充耳不闻而最终酿成大错,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96年12月中国股市处于 “疯牛”之际。从当年11月底开始,政府就通过有关媒体频频告诫投资者应注意风险防范,这类信息每公开一次,股指就大涨一次,“疯牛”丝毫无视这种警告性信号。不少散户朋友在股指处于峰位之际仍旧杀进杀出。当年12月12日之前一周,政府更加重了风险防范的宣传教育。面对政府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警示,理智的散户如果稍微有所分析,此时肯定会听从劝告果断离场,一些人本意亦想退出,但退出之后股票还在涨,又迫不急待地再杀进去。12月16日,政府调控政策终于出台,《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表了 《正确认识当前股市》的评论文章,与此同时政府宣布扩容300亿元、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及调高交易印花税等项政策。市场连续数个跌停把众多无视政策信息的散户们深度套牢。

  应该说,这种政策风险是能够回避的。由于中国股市发展时间不长,在完全的市场并不能完全地反映股价涨跌的情况下,政府政策这只 “看得见的手”就会来调控。当然,随着政府管理股市的艺术越来越成熟,其调控的手段已从单纯的行政手段转为市场手段,而 《证券法》的出台,则意味着政府将用法律的手段来管理市场。1998年底围绕 《证券法》的出台,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疲弱状态。沪市大盘自1998年11月中旬的1300点,一路盘跌至12月底的1150点左右,一个半月左右股指跌掉150点。其跌幅之深令人心跳。事实上,在 《证券法》正式出台之前有关媒体经常披露其草案修订的基本情况,市场中也在传闻 《证券法》中有关股民保证金分立管理、券商自营资格认定等内容。一些精明的投资者便在股指冲高受阻之际,大举抛空股票,而绝大多数人均被套牢。 《证券法》长期而言,对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行为应是个利好,但短期而言,却会带来市场的震荡。如果能多关注 《证券法》草案修订的情况,并结合市场走向便不难回避其短期震荡风险。
  对政府直接调控或间接调控市场的政策不能熟视无睹,否则就会吃大亏。强调股市离不开政策的调控,就需要你对政策的理解要准确迅速。如1998年夏天,中国股市 “内忧外患”:国内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此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港府与国际大炒家展开殊死搏斗,一旦联系汇率稳不住,不仅将给香港经济与社会带来剧烈震荡,人民币亦将面临更大压力。为增强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后盾,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政策来弥补不贬值的损失。所以中国政府投巨资用于公共工程建设来启动投资、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不像以往那样出台直接对市场进行调控政策,而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投资等财政金融政策,来达到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以此来稳定股市、稳定汇率。如果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政府政策的意图,在当时8月中下旬,大盘1100点以下的点位上建仓是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更细的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