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馆股票论坛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为什么人均可支配收入会比你感觉可支配的收入高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发表于 2019-11-11 1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我们都会在各类公众号上看到“某年,某某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新统计出炉”的标题,当我们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统计数据的时候,不自主的就会与自己的可支配收入进行对比,但通常都会觉得自己又脱了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后腿??
而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好好来了解一下:统计数据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底是什么?!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代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因此,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而上面也说了,其实统计数据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小于实际人均可支配总收入的,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统计数据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实际没那么高?这些帖子下面的评论也常常是一片“哀嚎”呢?
1、这种统计数据都是统计的平均值,所以总会有人在平均值一下,而在平均值以下的人越多,就说明我们的财富差距越大,大部分的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所以才会造成这种情况(当然,那种故意夸大其词为了博取眼球的评论除外)
2、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就比如我自己,习惯性地将可支配收入认为是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收入,这种情况通常是在除去了日常必要开支,甚至是储蓄的情况下收入的剩余部分,所以这个自己概念中的“可支配收入”的值其实就远远小于实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了。其实这样计算也有个人的考虑,不过幸福指数却是大大折扣,哎……生活不易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