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馆股票论坛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央行赠送,老会计的新工具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20-6-30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8日,央行发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定于7月28日执行。
早在2月份,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就下发了征求意见稿,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如今推出了正式稿,和征求意见稿相比,增加了一部分从社会上征得的意见。
这个管理办法影响深远,我们是做财报分析的,对财报有什么影响吗?
有,影响大了。
老会计看完这个管理办法,可能开心的拍着桌子跳了起来,因为又有了一项盈余管理的法定利器。
一、背景
在《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出台之前,通常而言,票据分两种,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
顾名思义,银行票据是银行无条件兑付的,所以安全性几乎等同于现金,毕竟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包商银行:谁在喊我?),比如五粮液等大牌公司收票据只收银票;商业票据则是企业承兑的,因为没有什么保障,所以安全性约等于应收账款。


在信用体系完备的理想市场(比如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优质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没有太大不同,所以应收账款和商业票据也经常被当做融资工具,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融资越容易,发展越快,对国家经济越有利。
中国也在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的健全工作,2017年,国家多个部委频频发布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
为了鼓励供应链融资,财政部甚至修改了上市公司财报格式,把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直接合并:如果都可以成为融资工具,那二者就是一回事了。
不过,中国的信用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备,很多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也不是那么高(贾跃亭:谁在喊我?),导致不到一年,财政部被迫改回了财报格式。作为妥协,执着的老专家们,最终还是在报表格式里塞入了"应收款项融资"科目。
一方面,商业票据的安全性不高,几乎没有什么信誉;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监管层迫切需要打破商业票据的流转壁垒。
这是对矛盾,怎么办?
央行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标准化票据。
所谓标准化票据,就是符合央行条件的商业票据,经过存托机构归集,可以打上一个统一的标识,这些票据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流转,从而解决供应链融资难的问题。
央行规定,标准化票据的特点是,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池所产生的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等分化受益凭证。
从财报的角度,简单总结,以后票据就有三个分类了:银行票据、标准化商业票据、非标准化商业票据。
资金安全风险排名分别是银行票据最安全,其次是标准化商业票据,而非标准化商业票据,可能就沦为无人问津的准坏账了… …
二、老会计的福音
质地再差的商业票据,也是票据,和现金相比,就有独特的金融工具的功能。


在A股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商业票据的独特功能来进行"空手套白狼"。
案例一:
2017年9月,八一钢铁发布了一个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具体内容包括,八一钢铁置出非股权资产,置入八钢集团(其母公司)的炼铁系统、能源系统、制造管理部和采购中心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业务。
置出的非股权资产,就是25.1亿的商业票据。这25.1亿的票据是谁开的呢?正是八钢集团。也就是说,八钢集团自己开了张票,开给八一钢铁,八一钢铁再用这张票,把八钢集团部分资产买下了。
从头到尾,八钢集团没有花一分钱现金,甚至都没人知道公司账上到底有没有这么多钱。这是A股首个使用商业票据完美实现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借助票据降低了大额资金的使用成本。
对于创造性使用全新财技的,表哥对该公司的会计都是敬仰有加。
案例二:
2018年,金贵银业找了一家合作公司—上海稷业,以股权转让的名义让对方开了1.5亿(1.5亿、1亿两笔)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不同,这种汇票银行不承担一毛钱的风险,金贵银业拿着1.5亿的汇票到恒丰银行质押出来1.5亿贷款,另外1亿在三湘银行质押出现金付给了两家贸易公司,到期后,金贵银业把2.5亿还上并把商业汇票退回。
上海稷业开了2.5亿的商业汇票,它账上有没有钱也不知道,这两张汇票周转了一圈,当做抵押物帮金贵银业融资2.5亿周转了大半年,简直就是马克吐温笔下的百万英镑!
这两个案例有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实际上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虚构"一笔大额交易,开出不用实际兑付的商业票据进行融资,老会计的弹药库又充足了。
三、如何防范风险
结合上文的案例,可以发现,商业票据是否存在真实交易非常关键,谁有资格鉴定真实交易呢?
央行规定,标准化票据由存托机构归集,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成为存托机构。
虽然看起来这些正规的金融机构能力很强,但表哥还是疑虑重重。原因很简单,这个政策如果放在我手里,将大放异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拓展了融资渠道;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又无形之间增加了风险。
如何避雷?
一是留意应收账款融资。财政部修改后的2019年年报格式,增加了"应收款项融资"项目,该项目核算票据融资和应收款融资。如果上市公司连应收款和票据都拿去融资了,说明公司的资金周转情况比较困难,应提高警惕(PS,大白马格力电器近7成应收款、长城汽车近9成应收款都是应收款项融资,说明公司资金周转比较紧张)。
二是继续对商业票据项目保持警惕。应收票据中,银行票据依然是真金白银,在标准化票据执行后,商业票据依旧不是最佳应收款。
(来源:诗与星空的财富号 2020-06-30 08:00) [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证券:
                                         股市实战(gssz)
                                         
                                
                              
                                    
                                        宏观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